歷史沿革
回顧臺灣特技表演藝術教育發展的歷史,自1982年「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」創立;1995年「國光藝校」改隸教育部;1999年「復興劇校」與「國光藝校」合併改制升格專科為「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」,「綜藝科」同時與國光「舞蹈科」合併,更名為「綜藝舞蹈科」;2006年本校升格為學院,本系更名為「民俗技藝學系」。
<特技與舞蹈結合進入學術的歷史發展>
1949年─民國38年河南海家班、吳橋張家班、廣東趙家班、浙江朱家班、山東王家班等傳統雜技科班,在戰亂之中各自渡海來台,在台灣開啟傳統雜技傳承的第一步。
1961年─「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特技隊」,與其他隸屬國軍各軍種部隊的「特技隊」、「雜技隊」等單位,延續傳統雜技表演在台灣的發展腳步。
1973年─教育部第一次延攬全國知名傳統特技表演者,組成「中華民國綜合藝術團」,代表國家赴各友邦國家表演,進行國民外交,並宣慰各地僑胞,開啓本地雜技表演與國際特技表演的交流契機。
1978年─10月1日,知名的李棠華特技團與教育部建教合作,成立「中華民俗技藝訓練中心」,踏出傳統雜技教育體制化的第一步。
1980年─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成立。
1981年─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委請傳統雜技前輩郭漢鼎先生、吳成琨先生、張愚先生等傳統雜技前輩,成立綜藝科籌備處,將臺灣的傳統特技訓練與表演,由家班制改變為正規學制,將傳統雜技的教學系統化,同時肩負起傳承與創新的使命。
1982年─7月1日,綜藝科正式成立,由張連起先生等規劃課程教材教法,奠定特技教育學理與實務的基礎。
綜藝科第一期招收四十名學生,聘請知名特技表演者張連起、張元貞、陳鳳廷、陳彩鳳為專業術科教師,之後隨著綜藝科的增班,陸續增聘張燕燕、徐來春、趙寄華、陳阿美、劉漢才等專任師資,建立完整的專業師資團隊。
1990年─以綜藝科第一屆「大」班畢業學生為主體,成立國立復興綜藝團,為臺灣第一個公立傳統特技專業團體。
1995年─三軍劇隊整併為國立國光劇團,原國光劇藝實驗學校改隸教育部,改制為國立國光藝術戲劇學校。
1998年─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新建綜藝大樓「嘯雲樓」落成,為第一個建置完整的現代化特技教學空間。
1999年─7月1日,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劇校與國立國光藝術戲劇學校合併,改制升格為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,原復興劇校綜藝科與國光藝校舞蹈科整合為綜藝舞蹈科,開啟傳統特技與現代舞蹈劇場結合的契機。
2006年─8月1日,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升格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。
2007年─原綜藝舞蹈科改制為民俗技藝學系,建立包括國小部、國中部、高職部、大學部的十二年一貫學程。
撰寫:李曉蕾